鬼混?

或者是必要的成長?

鬼混?

最近,總覺得自己陷入了某種奇怪的狀態。一方面,努力回想過去一個月自己做了什麼,腦袋裡滿滿的 drama、煩惱、迷茫,表面上看起來跟鬼混之間並沒有什麼兩樣;但另一方面,這些自我懷疑與掙扎,似乎也讓我,某種程度上,更加了解了自己

回想這段時間,因為社群腦袋多出了許多 drama ,也被家庭的期望和自我的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每次父母問我最近在幹嘛時,心裡其實非常抗拒去回應。也許我知道,他們期待的答案和我真正做的事,有著天壤之別。這樣的衝突感,常讓我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

我開始反思自己內在的心理狀態,並且注意到自己內心的「父母腦」、「兒童腦」和「成人腦」的分裂狀態。

父母腦、兒童腦,還有缺席的成人腦

以前我的心理師有跟我分享過,我在心理上有一個特別的內部結構:父母腦、兒童腦、以及缺席的成人腦。這些角色分別影響著我的思考、行為和決策。

我的父母腦,是那個負責指導的聲音。但這個聲音常常在指責我不夠好,不夠努力,不夠負責任。當我開始指導自己甚至是別人時,這個父母腦總是跑出來,告訴我該怎麼樣,該做些什麼。但當輪到自己行動時,卻常常變成了眼高手低,總是覺得自己的行動配不上自己說出的那些大話。

相對地,兒童腦則是那個只想逃避責任、想玩樂的我。當我想放鬆時,這個兒童腦總是會跳出來,讓我感覺不需要負責,只需要沉浸在當下。然而,這種無憂無慮的狀態,卻往往讓我在自我反思時,覺得自己是個不負責任的人。

至於成人腦,對我來說卻是個陌生的存在。成人腦應該是那個負責計劃、執行、承擔責任的部分。然而,由於成長過程中缺乏當責的經驗,這個部分在我的腦中卻顯得相對薄弱。這讓我意識到,也許我的問題不在於自律或不自律,而在於尚未發展出足夠強大的「成人腦」,來承擔並負責我的行動。

當責的「重訓」:如何培養自己的成人腦

這些思考讓我開始意識到,想要改變目前的狀態,或許需要進行一些責任上的重訓。我必須透過逐步增加自己的承擔力,來培養我的成人腦。這並不是說我要馬上承擔起所有的責任,而是要一步步地、循序漸進地學會如何為自己的行動負責。

例如,在做社群的專案時,我可以設定一些小目標,然後對這些小目標負責。當完成一個小目標時,給自己一些肯定,這樣才能一步步培養成人腦的力量。這樣的練習,或許能夠讓我逐漸突破自己心中那堵「做不到」的牆,並且真正讓自己成長為能夠當責的人。

父母的影響力:認清那些內化的期待

此外,我也逐漸發現,父母的期待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心理上的一部分。父母的聲音,總是在我心裡提醒我不能浪費時間,不能讓別人追過去,必須要一直往前走。這些期待變成了我不斷推動自己的動力,但也時常讓我陷入焦慮與自我懷疑中。

要如何平衡這些內在的聲音呢?或許,我需要給自己一些空間,讓自己可以在這些聲音之外,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我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慢慢學會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在聲音,同時也能夠更理解並接納自己不完美的部分。

這篇文章寫到這裡,我感覺自己又清晰了一些。也許這一個月的鬼混並不是白費的,而是讓我更接近自己、更多地理解自己。成長的道路上,也許正是這些小小的困惑和掙扎,讓我得以慢慢發展出我缺席的成人腦,並且成為一個更加當責、更加成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