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檜木上的邊角料
原來,我們一直都在種檜木
2025 年 1 月 20 日
那天跟家人臨時起意,一大早從新竹殺到宜蘭,早晨吃了每次去都會吃的魚丸米粉,逛了逛車站前的市場,然後驅車前往羅東林場
在羅東林場的林務局商店裡,架上擺滿了從檜木漂流木上合法(?)切下來的邊角料。我挑了一塊紅檜的漂流木碎片,媽媽則將它買下來,送給我當我 21 歲的生日禮物。
當時,我只是覺得它很有意思 —— 一塊「紅檜」,這樣的東西怎麼可能不珍貴呢?它被切割得不規則,邊緣粗糙,只有其中一面被細細打磨過,上面還有兩三個不規則的小洞,不曉得是被哪個小動物鑽出來的。
但當我靠近時,能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我心想,放在房間,這木頭一定能為空間增添一些自然的氣息。
然而,回到家後,我一邊把玩這塊木頭,一邊在網上查詢它的來歷。結果讓我大吃一驚:紅檜樹苗,在蝦皮上一棵竟然只賣 150 塊台幣!
那是什麼概念?當時花的錢幾乎可以買整整一排樹苗(大概 1000 多塊錢)。更讓我困惑的是,紅檜在台灣的中高海拔山林裡到處都是,並不是稀缺的樹種。
「那為什麼我要買它?」
這個問題一下子冒出來,像一根刺扎在我的腦海裡。我看著手中的木頭,感到一種奇怪的矛盾:紅檜本身並沒有特別珍貴,但我依然覺得這塊木頭不一樣。我將它輕輕放在桌上,陽光從窗戶灑下來,木頭的紋路清晰可見——它的年輪,一圈一圈地延展,像一種沉默的記憶。
再細想下去,我才意識到,真正珍貴的不是「紅檜」這個物種本身,而是那些長了數百、甚至上千年的檜木巨木。它們見證了時間的流逝,歷經了風雨和季節的更迭。而我手中的這塊木頭,雖然只是從一根樹枝上切下來的邊角料,卻也已經有 50 年的歷史了。
「所以它的價值,到底是什麼?」
我握著這塊木頭,反覆思考這個問題。是它的香氣嗎?是它的歷史嗎?還是它帶給我的那種莫名的聯結感——就像這塊木頭的痕跡和紋路,在無聲地訴說著一段平凡而真實的故事。
休學的前半年,我的心中總有一個想法,一個模糊到連我自己都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東西。我知道它存在,也知道它重要,也一直想把這樣的想法付諸於行動。但每當試圖將它具象化時,卻只能感到迷茫——像站在晨霧裡,眼前是一片朦朧的光影,方向感全然消失。
周圍的人常常問我:
「你想做什麼?」
「休學後有什麼計劃?」
我總是回答得含糊不清,因為那個想法還未成形。我嘗試融入別人的語言,用「民主」、「公民科技」或「區塊鏈」這些詞來填補模糊的空白,但每次說出口,心中卻感到不對勁——那些詞彙不是我的,它們像套在我身上的外衣,太寬大,裡面空蕩蕩的。
我握著這塊木頭,指尖感受到它溫暖的質感,腦海裡忽然閃過無數的畫面——檜木在森林裡矗立千年的模樣,風吹過樹梢的聲音,甚至它倒下後漂流的路徑。這些畫面是真實的,但也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就在那一瞬間,我想到之前一直在思考的事情。
有些問題,我們是為了別人而解決的;有些問題,則只是為了自己。
這個道理並不難懂,可在某些時候,我卻感到窒息——總有人告訴我,解決問題就應該著眼於「大事」,例如環境永續(ESG),例如全球目標(SDGs),又或者那些時代的傷口——假消息、詐騙……如果你不想挑戰這些問題,甚至還敢動手為自己解決一個「無趣的小問題」,那麼,他們會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你,彷彿在說:「你這樣做到底有什麼意義?」
我之前做了一份沒人要求但為了自己而設計的小工具——定義小幫手。它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愚蠢,因為它只是一個幫助我快速整理概念的工具,標榜著任何人都可以分享,但是卻連最基本的身份驗證機制都沒有。我還把這個東西拿到黑魔法松去分享,本來還挺開心,直到有人笑著問我:「所以這個東西主要是做給誰用的?」
我愣了一下,不假思索地回答:「給我自己用啊。」
說完的那一刻,對方的表情僵住了,像聽到了一個徹底違反常理的答案。他笑了笑,又問了句:
「那你為什麼要花時間開發這種沒人會用的東西?」
我稍稍頓了那麼一下,雖然這不至於讓我感到生氣,卻讓我陷入了某種困惑。為什麼我的創造必須得「有益於其他人」才有存在的價值?為什麼花時間做個小東西,解決自己的問題反而成了一種「不理性」的行為?
當下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但至少,我現在想到了那棵 150 元的檜木樹苗
「紅檜啊……」我心中泛起一絲感慨。這是台灣的國寶級樹種,但這些小樹苗卻這麼便宜,隨手一買,就像小學生生日時會買來跟全班同學分享的乖乖桶。然而,這些 150 元的小樹苗,若是種在山上,千百年後便能成為巨木,甚至會被列為國家保護,禁止砍伐。它們的價值,並不來自一開始的價格,而是那段漫長、緩慢,卻足以留下餘香的成長。
檜木的樹苗很小,真的很小,大概跟一株雜草一樣,看起來無足輕重,但我覺得它有種莫名的韌性 —— 那是一種可以經過漫長時間,悄然改變周圍一切的力量。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些什麼:解決自己的問題,種下自己的小樹苗,這並不需要向誰解釋。
社會的體系似乎很奇怪,它總是在強調你必須為大眾服務、解決大問題才算「有價值」。但有些問題,解決它的唯一理由,就是讓自己活得更自在、更舒服。這樣的小問題,真的就沒有價值嗎?150 塊的檜木苗還有從漂流木上切下來的邊角料碎片雖然看起來很像小廢物,可是它還是很香阿
「開發東西就是要給別人用」
這真是個奇怪的想法。
我終於意識到,其實我在意的,並不是那些宏大的概念,也不是別人口中那些「最重要」的事情。我在意的是這些邊角料——那些平凡而真實的故事,那些還沒被人注意,但卻擁有著屬於自己的生命與價值的東西。
這份明白讓我鬆了一口氣,彷彿肩上的重擔卸下了。我不需要再試圖去迎合那些看似高大上的詞彙,也不需要為了符合別人的期待而拋棄自己的感受。因為我知道,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找到這些邊角料,享受這些邊角料。然後拾起它們,分享給更多人,然後讓他們成為檜木邊角料的信徒,從而織起一張由檜木愛好者組成的區檜鏈。
就像這塊紅檜木頭,雖然它不再是森林裡的巨木,但它的味道,它的痕跡,它的歷史,都還在。我想做的事情,便是為它們找到一個新的歸屬——讓平凡,也能留下餘香。
我將那塊木頭放在床邊,決定讓它留在那裡,偶爾將它放進包包,帶著出門,讓它靜靜地陪伴著我。
或許,它會一直提醒我:即使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也擁有屬於自己的重量。而我,則願意為這些邊角料找一個能被看見的地方
純粹只是因為這樣很好玩,也覺得這很有意義,所以我選擇去做,別無其他。
16-20 歲的五年結束了,漢人常說 5 歲就是一個大運的週期,而這是由 21歲的我,給上一個大運的我下的註解
真奇怪,過去當下的自己總覺得這段時間過得特別長,每一年都會出現重大突破還有重要的變化,但放在現在來看,原來自己這幾年只是開始了那麼一小步而已。
人生還真短,真是的,不知道此生還有幾個五年給我這樣揮霍。
感謝 黃豆泥 Meshbean 提供修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