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休學之後,才學會怎麼不去當一位救世主

在休學之後,才學會怎麼不去當一位救世主
Photo by Sage Friedman / Unsplash

放下拯救世界的慾望,學會如何真正愛人


我以為我要拯救他們。

拯救 g0v,拯救沉默的社群,拯救那些不再出現的對話、不再有人主持的會議、不再有人提案的世界。

我一度以為,只要我夠努力,夠真心,夠不放棄,

這個社群就會再次活過來,就會再次有光、有聲、有方向。

但後來我發現——

沒有人等我去拯救。

他們沒有請求援助,

甚至他們可能不覺得有什麼需要被改變。

我所感受到的空洞與沉寂,是我自己的感官,是我自己的痛,

不是所有人都會覺得那樣的世界是失去的、有問題的、值得修補的。

而當我還背著「我要讓大家再次跳動」的使命時,

其實我看不見他們真正的樣子,

我只是投射了我內在的需要:

我需要節奏、需要變化、需要對話、需要一起呼吸。

但那是我的需要,不是他們的。


那一刻我終於懂了:

「拯救所有人」的想法,其實是一種奪走別人選擇的形式。

它讓我不小心站在了高處,

以為我擁有答案,以為他們缺了什麼。

但其實——他們什麼也不缺,

他們只是不一樣。

所以我放下了拯救的姿態,

我不再強求每個人都要跟我一起跳動、一起呼吸、一起變動。

我學會安靜地坐下來,聽別人怎麼活,聽別人怎麼沉默。

在那一刻,我才真的開始學會愛——

不是那種熱切改變對方的愛,

而是讓對方有權以自己的方式存在的愛,這同時也是一種尊重。

我還是會呼吸得很快,還是會在沒有人回應的時候感到焦躁,

但我不會再以為,那是因為別人出了問題。

我知道那只是我內在的頻率需要更多來自外在的刺激,那是我用來感受世界的方式。

我不會放棄那個內在的頻率,但我也不再會使用它去衡量別人。

我放下了拯救世界的慾望,

因為我終於知道——只要有人還在活著,他們就已經做得夠好了。


Neurotypical 友善版本

去年我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我從大學休學,因為我想要拯救我所熱愛的社群:g0v。

我以為,只要我投入時間與心力,把社群重新推動起來、讓討論再次發生、讓專案重啟,

g0v 就能再次成為那個活躍、互動、不斷創造的空間。

但這一年下來,我漸漸意識到一件事:

我不是在拯救 g0v,而是在認識我自己。

我發現,我和多數人對「社群是否還活著」的判斷依據,完全不同。

對我來說,一個社群是否存在,取決於它有沒有事件在發生、有人對話、有人提問、有人呼吸。

但對很多人而言,社群只要還有名稱、還有人留著聯絡方式,就「還在」。

我開始理解:不是他們出了問題,而是我和他們的節奏本來就不同。

我是一個對變化高度敏感的人,我需要實感與回音來確認「存在」。

他們則能在長時間的靜默與穩定中,繼續相信一切安好。

這讓我明白一件事——

「拯救所有人」的想法,往往是出於我自己的焦慮,而非他人的需要。

甚至,當我急著讓別人「動起來」、「熱起來」、「跟上來」時,

我其實忽略了:別人可能正在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好好活著。

這樣的醒悟讓我開始學習放下。

放下拯救者的姿態,放下那種以為只有「變動」才是活著的世界觀。

我開始練習尊重——

尊重每一個人存在的節奏,尊重社群不是永遠都需要我來維持,尊重我自己的敏感也不是錯。

這不是冷漠,而是更深的愛。

不是為了讓所有人跟我一樣活著,而是願意相信——

每個人都有自己對生命的感知方式,不需要我去糾正或引導。

我還是會焦慮,會期待事情發生,會想念節奏,

但我學會了:這些情緒不等於「事情真的出了問題」。

我不再當救世主,

因為我開始相信,每個人都已經在他們的方式裡,盡力活著了。